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是我國口腔醫學的發源地。1999年,在其新落成的口腔科教大樓前,人們特意為中國口腔醫學的創始人林則博士(Dr.Ashley Woodward Lindsay)鑄造了一尊銅像,以紀念他對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的創立與發展所作出的杰出貢獻。
林則(Ashley Woodward Lindsay,1884-1968),加拿大人,醫學教育家、中國口腔醫學創始人。多倫多大學牙醫學博士、法學博士,1907年來華行醫,在成都首創牙科診所,1911年擴建為牙癥醫院。1917年創辦華西協合大學牙醫學科,后擴充為牙醫學院,為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的發源地。1928年建立華西協合大學口腔醫(?。┰?。歷任華西協合大學校務長、牙醫學院院長、教授。
1950年,已屆60歲的林則告別華西,返回本國,在華服務時間長達40年,被譽為“中國現代牙醫學之父”。林則當年創辦華西協合大學牙學院即今日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華西口腔醫院),集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口腔醫學研究所三位一體,其規模、技術、師資、設備已是今非昔比,“他(林則)的名字作為科學的牙科學之父受到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民眾們的尊敬”,著名國際友人文幼章(James Gareth Endicott)就這樣評價道。1999年在華西口腔科教大樓前,特別為林則鑄造了一銅像,以紀念他對中國現代口腔醫院的創立與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
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里薩修女
“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里薩修女“她尊重每一個個體,及其尊嚴和價值。流浪的、窮苦的、垂死的人們在她那里獲得毫無勉強和猶豫的尊重。 特里莎修女,生命的基本哲學深深的扎根于她對基督的信仰”--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給特里莎修女(MotherTheresa)的頒獎詞中如是說?!爸朗钦l生了病,比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更重要”--古希臘著名醫生,歐洲醫學奠基人,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古代西方醫生在開業時都要宣讀一份有關醫務道德的誓詞:“我要遵守誓約,矢忠不渝。對傳授我醫術的老師,我要像父母一樣敬重。對我的兒子、老師的兒子以及我的門徒,我要悉心傳授醫學知識。我要竭盡全力,采取我認為有利于病人的醫療措施,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我不把毒藥給任何人,也決不授意別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醫和生活。無論進入誰家,只是為了治病,不為所欲為,不接受賄賂,不勾引異性。對看到或聽到不應外傳的私生活,我決不泄露?!边@個醫道規范的制定者就是希波克拉底。20世紀中葉,世界醫協大會又據此制定了國際醫務人員道德規范。
1)、蛇杖西來
1907年,加拿大魁北克東南部的Magog鎮。一名年輕的醫學傳教士被教會指派從事牙醫實踐。他的一生,從此結緣中國西部,并垂名青史。他,就是被譽為“中國現代口腔學之父”的艾西里?渥華德?林則博士。
林則1906年畢業于多倫多大學,曾在斯坦斯底德學院就讀,皇家牙外科學院博士,口腔外科教授。在大學期間,由于Mr.E.W.Wullace的引導,林則開始熟悉華西教會的工作并逐步對其產生興趣,并于1906年秋天向傳教團委員會提出到華西開展牙醫事業的申請。1907年,林則終于得到批準,成為一名醫學傳教士,并被明確指派從事牙醫實踐。
2)、林則入川
......急湍的三峽江里,有一只老舊的木船。它以十分迂緩的速度,被拉著逆流前進。在這只平凡的木船里,坐著一位年輕的牙醫生,林則博士,和他新婚的夫人林鐵心(A. T. Lindsay)女士...... 他們面對險峻的巖壁,急湍的江水,陌生的人物,與無從捉摩的前途,不但毫無恐懼,而且懷著一顆勇敢而快活的心前進。他們經過一月的木船水程及半月的滑竿陸程,終于走完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而到達了成都。------中國著名的整形外科專家宋儒耀教授,林則博士的得意門生,寫于1942年。
1907年秋,林則借用成都四圣祠仁濟醫院的舊大樓里一個小房間設立了牙科診所。條件非常簡陋,醫生僅林則一人,設備也只敷一人之用,破舊的老房既是診所、實驗室,同時也是他的住家......林則這樣描繪他的診所:“所謂的診所沒有天花板,地板是泥坯的,雨后簡直就成了泥濘。房掾被火爐產生的油煙熏成了黑色。房頂雜亂地鋪著燒制的陶瓷瓦片,已經破敗不堪,站在屋內,可以見著當天的太陽。診所前屋的窗子是帶格子的中國古式的紙窗戶,后屋是一堵潮濕破舊的泥土墻,用來將診所和緊鄰的出租屋分開。但這堵圍墻擋不住出租屋成天吵鬧的聲音,租房的人象是一直在大聲的家庭爭吵中生活。小屋的一頭堆放著家用的煤、木頭和木屑,另一頭堆放著已經損壞不能使用的中式家具?!闭沁@間破敗診所,揭開了中國牙醫學史上新的一頁。
3)、扎根成都
提出要到中國去做牙醫并傳教,林則發現他的同事們對他的到來持懷疑甚至反對的態度。中國人能否接受他這個畢業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牙學院的牙醫學博士呢?正當林則本人也在內心惶惑之際,當時駐留在成都的大量傳教士急需修理他們的膠托假牙,因此而讓這位險遭“驅逐”的牙醫生留了下來。
成都在20世紀初就已經是西部的一個大的都市,西方國家教會都將成都作為立足中國西部的首選,派遣了很多傳教士來成都。當時,即便是在美國,很受歡迎的是被稱為“萬金油”的全科醫生,而非林則這樣的??漆t生。當時在成都的西方人也認為,在中國,特別是四川,只需要普通醫生而不是牙科醫生,因此強迫林則回國。林則到成都后,經常騎著自行車穿梭于大街小巷,有的小孩撿起地上的石塊向林則和他的自行車砸去,這曾經使林則很灰心,甚至懷疑自己選擇到中國來行醫是否有些輕率。然而,正是因為當時大量駐留成都的傳教士,才將林則留了下來,因為他們的膠托假牙已經損壞,急需修理。
4)、仁者天助
清末民初的四川,一個經濟及科技落后,沒有牙醫學的近代中國。在醫學領域:一邊,是“受蔑視的中醫”;另一邊,則是“被妖魔化的西醫”---實質上是兩種文化的對抗。在這種復雜的環境中,林則堅守著他在中國成都的牙醫學事業。
亞非牙科奠基人
周秀坤教授(張亞菲的母親)中國著名的正牙專家,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開業之初對亞非牙科在專業技術方面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和支持,沒有她早期為亞非牙科的全身心的付出,就沒有亞非牙科的今天。如今周秀坤教授已去逝,但亞非牙科會永遠銘記她!她是亞非牙科的奠基人!
周秀坤教授1952年華西協合大學畢業,留校。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度A西口腔醫學雜志》、《臨床口腔醫生雜志》編委, 《中華口腔醫生雜志》特約審稿員。曾參加審編1980年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第二版及1992年正在編寫的第二版《口腔正畸學》(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 及《口腔醫學叢書》、《口腔活動矯治器的應用》、《覺口腔疾病的防治》等。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乳牙頜期牙、牙弓、頜的形態結構及其發育的系列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周秀坤教授一直從事口腔正畸學的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她參與建設我國較早建立的華西醫科大學口腔正畸專業,從設置運用頭測量X線片裝置,計算機輔助測 量系統,到臨床病歷設計及教材教具的更新等方面都付出了辛勤勞動。在臨床工作中,她致力于設計新的矯治器部件,努力擴大活動矯治器的應用范圍,提高功效, 參與總結了用活動矯治器矯治各類牙擁擠的經驗。70年代后期,積極應用和推廣口外矯治力矯治器,介紹了早期矯治錯頜畸形的矯治設計和矯治方法。80年代初 期推廣應用功能頜矯形矯治器及時錯頜畸形的兩期治療方法,并參與推廣國產固定矯治器的應用。1978和1985年先后參加了碩士研究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 培養工作。對研究課題的設計,她主張立足于當代水平,從國際上口腔學的前沿科研課題出發,緊密聯系臨床實際,選擇了從口腔正畸生物力學、正畸力與組織的微 觀反應和宏觀反應等三方面,研究錯頜和牙畸形的矯治及矯治機理。建立了新的實驗手段和實驗設施。組建了激光全息實驗室,先后建成了測量物體微小三維位移的 激光全息干涉計算系統,激光散光散斑光杠桿技術系統,以及微型材料試驗機等,并均已投入使用。由此為該項學科研的開展確定了方向,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目 前已完成大批有關課題。她是當今著名的私營亞非牙科的奠基人。
亞非牙科顧問
張舉之教授(張亞菲的父親)1953年華西大學牙學院畢業,畢業后留校從事口腔內科學教學、醫療、科研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
1983年9月至1984年10月在美國哈佛大學牙學院、加州大學牙學院以訪問學者身份從事牙周病研修工作。
1984年回國歷任四川醫學院口腔醫學系系主任、口腔醫院院長、口腔醫院副院長、口腔內科學考研室主任、衛生部口腔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行政職務,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成都分會主任委員、全國 牙周病學組組長、《中華口腔醫學雜志》、《華西口腔醫學雜志》、《口腔醫學縱橫》、《實用口腔醫學雜志》、《上??谇会t學》、《中華口腔材料及器械》、 《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等刊物的編委或特邀編委。亦曾擔任成都民盟市委常委、華西醫大支部主任委員等職。
多次到日本、歐洲、美國等國家訪問進行學術交流。張舉之教授一直從事口腔內科學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主編有全國高等院校教材《口腔內科學》和參加編寫 《常見腔疾病的防治》等。擅長中西結合治療牙周病和黏膜病,作了大量的臨床應用和實驗研究工作,發表論文20余篇,其研究成果中,固齒丸的研制和臨床應用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四等獎,現在該藥命名為補腎固齒丸由成都中藥廠生產,該藥已收載于中國成藥藥典,并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行銷全國及港澳等地。 1992年獲國家特殊貢獻專家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