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只有小孩子才能牙齒矯正
牙齒矯正沒有年齡的限制。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青少年新陳代謝快,適應能力強,牙齒矯正的時間也相對較短,但這絕不意味著只有小孩子才能做矯正,成年人也是可以!只不過醫生要通過判斷成年人自身的牙周情況,情況允許,完全可以做矯正!
誤區2、小孩子正牙一定要等到孩子換牙結束嗎?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情況下,固定矯治器(托槽)進行正畸的最佳矯治年齡為12-14周歲左右,乳牙全部替換完成;但當孩子存在“地包天”、嚴重的齙牙、“小下巴”、乳牙早失或滯留、恒牙未萌出及咬唇、吮指、口呼吸、打鼾等不良口腔習慣時,應盡早到醫院就診。有些上下頜骨發育的問題要“發現即治療”,越早治療,引起的危害和面部的發育影響越小。
誤區3、牙齒矯正一定要拔牙嗎?
拔牙成為很多人對牙齒矯正望而卻步的一個原因。拔牙真正的目的在于提供矯治間隙,這是解決牙列擁擠、前突等問題的常用手段,臨床上約有60%左右的病人需要拔牙矯治。當然對于嚴重程度較輕的患者可以采用橫向擴展牙弓、片切(適度磨窄牙齒)、推磨牙向后等多種方法······究竟哪種方法更適合,還是那句話,具體情況需要專業的正畸醫生具體分析,對于真正需要拔牙矯治的患者,正是利用拔牙間隙來排齊擁擠的牙齒、內收過突的前牙、改善面型,并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傷,規范的正畸治療能讓牙齒最終排列緊密,恢復正常的牙齒鄰接關系,不會留有牙縫,更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誤區4、牙齒矯正后會松動,老了會掉牙?
這個誤區在于將牙齒正畸和牙周病混為一談。真正引起牙齒松動的元兇是牙周病。當口腔環境維護差時,牙齒表面牙菌斑沒有及時清潔干凈,與唾液中的礦物質進一步作用形成牙石,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堆積,感染其周圍的組織造成牙周炎。而支持牙齒周圍的組織如牙槽骨等因牙周炎而發生吸收,牙根被牙槽骨所包繞的面積隨著牙槽骨的吸收而減少,最后發生松動和脫落的現象。不可否認,牙齒在矯正過程中由于受力和牙槽骨改建,松動程度會增加,但當正畸治療結束、牙齒不再受力后即會自行恢復,只要好好維護口腔環境,避免牙周炎的發生,以后就不存在牙齒松動脫落的問題。需要注意和重視的是:在正畸過程中,除了常規認真刷牙,將托槽周圍清理干凈之外,還可以使用牙線,間隙刷,沖牙器對牙齒進行徹底的清潔。
誤區5、牙齒矯正很疼,不能正常飲食?
牙齒矯正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可怕,現今矯治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傾向于輕力矯治,針對此問題,目前有資質的醫院基本使用的是自鎖托槽系列,就通過其小巧的外形及低摩擦、輕力的矯治特點,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矯治體驗,讓患者感覺不到疼痛或僅有輕微不適,復診加力后牙齒的酸脹感及咀嚼無力通常兩三天之內就會消失,隱形矯正舒適度會高于金屬矯正,至于飲食方面,在矯治期間需注意避免吃過硬、過粘的食物,其他基本都能吃,不會影響正常飲食。
誤區6、矯治器只有金屬托槽嗎?
矯治器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傳統金屬材質的托槽,例如普通金屬雙翼托槽,金屬自鎖托槽,還有接近牙色的美學陶瓷托槽,視覺上色差不大,還有隱形矯治器、舌側矯治器基本能做到完全“隱形”,讓您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矯正過程?;颊呖梢愿鶕陨硇枨蠹皩I醫師的建議做出選擇。
誤區7、矯治力越大,復診越頻繁,就能縮短矯正療程?
牙齒移動是緩慢的生理性移動,平均一個月最多移動1mm,實際上很小的力量即可啟動牙齒移動的骨改建,過大的矯治力不僅不會加速牙齒移動,反而會因超過生理承受限度而使牙齒停止移動或造成不必要的牙槽骨潛行型吸收。過頻繁的復診,也會使牙齒和牙周組織失去休整的時間,帶來一些不良后果。牙齒矯正決不能拔苗助長,必須尊重生理規律。一般固定矯正治療需要2年至2年半左右的時間,但隨著自鎖矯治技術和隱形矯治技術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治療周期,減少復診次數。
誤區8、摘掉矯治器就大功告成,佩戴保持器無關緊要?
經過漫長的矯治,終于獲得一口整齊的牙齒。要讓這個來之不易的成果不至曇花一現,需經歷一個漫長保持期。矯治結束初期,由于肌肉動力平衡改建尚未完成、牙周組織并未在新的位置恢復平衡、口腔不良習慣未破除、生長發育未完成等原因,矯正后的牙齒很容易復發回原來的位置,因此佩戴保持器至關重要。一般至少佩戴2年,且保持階段患者仍需根據醫生的要求定時復診,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戴用保持器。